媒体幼专

《南国早报》关注我校关于早期教育的调查之一

来源:南国早报 编辑: 作者:邓晓衡等 发布时间:2013-07-11 00:00:00 浏览量:

一家新开业的早教机构教具齐全。

李女士每周都带9个月大的宝宝参加早教。

南国早报记者 邓晓衡 许莎明 文/图

一节45分钟的课程,收费高达100多元,一套系列训练下来要上万元。出入昂贵课堂的可不是什么企业老板、社会精英,而是一些6个月到3岁的孩子。这些“烧钱”早教,正反映出许多80后独生子女家长的育儿焦虑。教育专家提醒,父母是孩子早期教育的第一个老师,家长不要简单寄望于早教机构、老师或帮助带养孩子的人,而应以父母为中心,以家庭为场所施行早教。

软肋:无法评估早教效果

早在2005年,家住南宁埌东的潘细秀就被那句广告词“早教影响孩子一生”吸引,送女儿去参加了早教班。她坚持了两年,上齐了全部课程,花去了上万元。随后3岁多的女儿贝贝走进幼儿园,“在幼儿园学东西,我女儿要比其他同龄小孩安静专注,这样学东西自然快,学得好,她在同学中的自信心自然增强”。

现在贝贝8岁了,上二年级。潘细秀说,贝贝上课注意力很集中,所以学习效果好,而且贝贝从早教班还养成目标明确,做事认真“上心”。“每天晚上临睡前不用家长提醒,也懂得自觉地回想今天要干的事是否还有遗漏,明天有什么事要备忘等”。

不过早教的这种目的性素质训练,让潘细秀觉得也有不足。贝贝的专注,盯着一个目标死不松口,容易钻牛角尖,并以自我为中心、固执。有时候贝贝把专注滥用了,一旦专注的东西得不到,就出现心态不平衡,而早教没有教会贝贝怎样调整心态。这成了目前潘细秀最担心的问题,“我不得不自己去探索一些途径,教她如何调适平衡心态”。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一些家长对“早教”的态度。其中,家住长湖路的李静梅的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早教培训,当时也是抱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态度参加这样的培训班,收费是800多元一个月。“在2003年收费算很贵的了。”后来,她感觉不到有什么效果就没有再参加培训。如今,她的小孩已经读小学二年级,各方面成绩都不错。“现在,我发现我儿子很聪明,可是当时早教培训也就上了几课罢了,应该关系不大。”她笑着说,早教对孩子来说并非百米冲刺,“起跑的速度并没有起决定作用”。

采访中,许多家长表示,在孩子身上的早教投入无法在短期内看到明显效果,长期效果也缺乏有力数据证明。早教究竟对孩子成长是否有帮助、帮助有多大,家长都是自说自话。

误区:环境、教具档次越高越好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老师申敏婷表示,因为孩子的注意力难以在整节课都集中,每一节课45分钟,一个星期上一两次课,孩子能学到东西不多。所以,早教的本质是通过早教课程的学习,教会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高亲子教育质量。环境的奢华、教具的新奇,这些都是增加早教成本,让早教变得昂贵的直接原因。过于华丽的装修效果会让孩子上课时分心,而教具应该选用替代性强的、可以在家庭里使用的道具,方便家长在家教孩子。

每周一次的早教效果有限。有的机构也认识到这一问题,但苦于缺乏相关知识产权和版权,这些教学内容无法刻录成光盘,或者做成指导手册让家长带回家进行家庭练习。只能向家长灌输“孩子的学习是在重复中进行”的理念,来弥补课程无法带回家的不足,同样的内容安排两次课学习,相当于家长花双倍的钱学习同样的内容。

“如果方法不当,早教育还不如不教育。”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举例,比如右脑开发课程中的“闪卡”记忆,就是用许多卡片快速地过一遍。这种记忆效果“立竿见影”,孩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说出闪卡上的内容,但它也有弊端。“闪卡记忆,最初是用来治疗记忆障碍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教孩子识字,因为孩子是通过‘图形记忆’记住字形,比如看到‘云’和‘去’,孩子会觉得是同一个字,容易混淆形近字”。

教育专家表示,3岁之前是人智力形成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早教的目的不是多学文化,而是要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所注重的内容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行,通俗而言就是“3岁前教做人,3岁后教做事”。如0岁至1岁的孩子,要养成好的作息习惯,进行动作、语言训练;1岁至3岁的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以及肢体运动、语言发展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分析:被“教”的其实是父母

教育行业人士一致认为,父母是孩子早期教育的第一个老师,家长不要简单寄望于早教机构、老师或帮助带养孩子的人,而应以父母为中心,以家庭为场所施行早教,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亲子游戏,例如和孩子一起玩躲迷藏、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申敏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现代家庭教育普遍的问题就是一些家长没有主见与方向感,社会上流行什么,家长就让孩子学什么,让那些伪早教机构钻了空子。

在越来越多的80后小家庭中,多数家长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什么养育婴幼儿的经验,自己生活能力不强,对孩子要求还高,显得十分盲从与无措。他们往往相信早教机构牌子那么大,经验肯定丰富,以为花大钱就能免除自己的育儿焦虑。早教,与其是说教孩子,不如说是在教家长,教会家长留心观察和配合宝宝的成长。

花了大钱就能买到孩子的早期开发,就能缓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焦虑吗?“每个婴幼儿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其特定的规律与一些未被挖掘的潜能。年轻父母自己不关注孩子,倒把培养发掘孩子潜能的责任交给社会上的早教机构。这不太可能吧?”在多家早教机构担任过人力资源总监、运营总监的王晓菁说,每家早教机构都有特定的盈利模式,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这种信息不对称、目标不一致的现象最终导致家长期望值大打扣折,“实际上,家长花了很多的钱不一定达到预期目标”。

建议:能把课程搬回家的才是好早教

申敏婷表示,选择早教机构最重要、最核心的是看它的课程。在课堂上老师要告诉家长,每一个环节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在家里面如何玩。比如锻炼孩子平衡能力的游戏,课堂中也许需要用到专门的音乐和器材,那么,为了真正实现早期教育的价值,教师应该提供给家长这样的音乐,并解释如何利用音乐在家中玩,家中如果没有类似的器材,如何利用生活中容易获得的替代品玩。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叫专业的早教,才能够真正实现早教的价值。

业内人士提醒,年轻家长首先要确立科学的家庭早教观念。其次,在选择早教机构时克服焦虑心态,一是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量力而行;二是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兴趣;三是擦亮眼睛,多到不同的早教机构进行试课、考察其办学特色与专业化服务水平,排除一些伪早教理念的干扰。